口血未干

kǒu xuè wèi gān ㄎㄡˇ ㄒㄧㄝ ˇ ㄨㄟˋ ㄍㄢ
成语解释古时订立盟约,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。指订约不久就毁约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九年》:“与大国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”
成语简拼kxwg
感情色彩贬义成语
成语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
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古代成语
成语例子口血未干,宋人背盟,寡人伐之。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一回)
英语翻译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 (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)
成语故事
  春秋时期,各诸侯国不断打仗,晋国联合鲁国进攻郑国,郑国见他们来势凶猛,只好派代表公子马非到戏地与晋国大将荀偃歃血为盟,签订合约。不久,楚国派兵来进攻郑国,晋国坐视不救,公子马非认为晋国口血未干而不救就与楚结盟

从口血未干开始成语接龙



词语解释

  1. [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—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] 古代会盟时必歃血,因以指新近结盟
    1. 口血未干而背之。——《左传》

国语词典

  1. 语出《左传.襄公九年》:「与大国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」比喻立誓不久就背弃盟约。
    1. 《国语.吴语二》:「以盟为有益乎?前盟口血未干,足以结信矣。」
    2. 《宋史.卷三八三.辛次膺传》:「宣和海上之约、靖康城下之盟,口血未干,兵随其后。今日之事当识其诈。」

网络解释

  1. 口血未干
    1. 口血未干是一个成语,读音是kǒu xuè wèi gān,指血还没有干就毁约了,形容立盟的时间很短就背弃盟约毁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