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级 | 全部
体裁 | 说明文
字数 | 1000字
话题 | 节日


关于元旦的作文:元旦

元旦,是我国传统节日,每年的一月一日,就是一年的头一天。元旦是合成词,拆开来讲,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,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。在

初中节日元旦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关于元旦的作文:快乐元旦

中国的元旦,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,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“元旦”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晋书》:“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,其实正朔元旦之

初中节日元旦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重阳节作文:重阳节的故事

南朝梁人吴均之《续齐谐记》载:传说东汉时,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,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,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,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

高中节日重阳节1000字说明文高一


重阳节作文:农历九月初九

鳌峰位于赛岐东南方。居群山之首,山高入云,雄伟壮观。峰顶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庙宇,庙里供着三位仙翁,这就是鳌峰顶上三清宫。每逢农历九月初九,

初中节日重阳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翡翠碧绿腊八蒜

不知不觉腊月到了,又是开始泡腊八蒜的时候了。泡腊八蒜是北方,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。顾名思义,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。其实材

初中节日腊八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腊八节腊八粥

香甜可口的粥,暖和温馨,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。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,而没有想得太多,直到之后离开了家,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

初中节日腊八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圣诞节有感

时间:2017年12月16日—31日地点:购物广场业态店、好时尚主题:送一片平安给世界副题:真情片片、爱满人间圣诞背景音乐:《雪绒

初中节日圣诞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关于元旦的作文:元旦节的由来

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,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,定居在尼罗河两岸,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,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,

高中节日元旦1000字说明文高一


关于七夕节的作文:七夕乞巧

七夕乞巧,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,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的记载,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

初中节日七夕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中秋节有感

八月十五是中秋节,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,要明亮,所以又叫做“月夕”,“八月节”。中秋前夕,人们都尽

初中节日中秋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请你来吃腊八粥

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境内)净饭王的儿子,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,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,舍弃王

高中节日腊八节1000字说明文高一


元旦的庆祝

元旦,是我国传统节日,每年的一月一日,就是一年的头一天。元旦是合成词,拆开来讲,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,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。在

高中节日元旦1000字说明文高一


腊八节有感

宋吴自牧《梦梁录》和周密《武林旧事》都提到十二月八日寺院及人家皆设腊八粥,也称佛粥。可见腊八粥由来已久,南北皆然。过去北京人对腊八粥很重视

初中节日腊八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冬至节

冬至,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。冬至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早在二

初中节日冬至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关于冬至节的作文

还在儿时就知道冬至这天必吃饺子,当时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,只记得妈妈的那句话: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,那个年月饺子是很好吃的食品。一般情况下

初中节日冬至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关于过小年的作文

日落日升,斗转星移,回首往昔,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,而这“岁时礼俗”就是其中之一。比如,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。春

初中节日过年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关于建军节的作文:八一建军节的来历

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,蒋介石、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“清共”行动后,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,决定利用共产党

初中节日建军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关于建军节的作文:建军节有感

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,蒋介石、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“清共”行动后,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,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

初中节日建军节1000字说明文初二


圣诞节有感

北极圈以北的地方称为拉普兰(lap1and),由于交通方便,这里成为旅客观赏白夜(永昼)和北极光美景的胜地。拉普兰首府罗宛基米是圣诞老人的

初中节日圣诞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


重阳节

农历九月初九,二九相重,称为“重九”。又因为在我国古代,六为阴数,九是阳数,因此,重九就叫“重阳”。重阳节的起源,最早可以推到汉初。据说

初中节日重阳节1000字说明文初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