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訛

éㄜˊ



部首笔画

部首: 部外笔画:4 总笔画:11 UNICODE:8A1B

五笔:YWXN 仓颉:YROP 郑码:SNRR 四角:04610

笔画顺序: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撇、竖、撇、竖弯钩


外语翻译

  • 英语:swindle, cheat; erroneous, wrong

国语词典

  •  é ㄜˊ 

〈名〉

  1. 错误。
    1. 宋· 朱熹〈山北纪行〉:「百世踵谬讹,彝伦日颓圮。」
  2. 谣言。
    1. 如:「以讹传讹」。
    2. 《宋史· 卷二九三· 张咏传》:「止讹之术,在乎识断。」
  3. 姓。如宋代有讹勃啰。

    〈形〉

    1. 不正确的、不实在的。
      1. 如:「讹字」。
      2. 《诗经· 小雅· 沔水》:「民之讹言,宁莫之惩。」

    〈动〉

    1. 欺骗、恐吓。
      1. 如:「讹诈」。
      2. 《红楼梦· 第四八回》:「讹他拖欠官银,拿他到衙门里去。」
    2. 感化。
      1. 《书经· 尧典》:「申命羲叔,宅南交,平秩南讹。」
      2. 《诗经· 小雅· 节南山》:「式讹尔心,以畜万邦。」

    《康熙字典》

    【廣韻】五禾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吾禾切,𠀤音囮。【玉篇】與譌同。僞也,謬也,舛也。【詩· 小雅】民之訛言,寧莫之懲。【傳】訛,僞也。【說文】【宋書· 五行志】引《詩》𠀤作譌言。

    又【爾雅· 釋詁】言也。【註】世以妖言爲訛。【前漢· 翟方進傳】民人訛謠。【吳志· 孫皓傳】妖訛橫興。

    又【爾雅· 釋言】化也。【書· 堯典】平秩南訛。【傳】訛,化也。【史記· 五帝紀】作南譌。【索隱】作南爲,謂所當爲之事也。【讀書通】又通作僞。【前漢· 王莽傳】毎縣則薅,以勸南僞。【師古註】僞,讀曰訛。化也。

    又【爾雅· 釋詁】動也。【詩· 小雅】或寢或訛。【傳】訛,動也。【韓詩】作譌。覺也。

    又【集韻】通作吪。【詩· 王風】尚寐無吪。【傳】吪,亦動也。本亦作訛。

    又獸名。【神異經】西南荒中出訛獸,狀若兔,人面,能言,常欺人,言東而西,言惡而善。肉美,食之言不眞。一名誕。

    又蛇名。【埤雅】恩平郡譜,蛇謂之訛。

    又火名。【柳宗元· 述舊言懷詩】訛火亟生煆。【註】野火也。【山海經】作譌火。

    又姓。【唐書· 南蠻傳】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,三曰訛蠻。【宋史· 眞宗紀】夏國監軍訛勃囉。

    又【集韻】牛何切,音莪。亦動也。


    说文解字

    譌言也。从言爲聲。《詩》曰:“民之譌言。” 五禾切


    (譌)譌言也。疑當作僞言也。唐風:人之爲言。定本作僞言。箋云:爲,人爲善言以稱薦之,欲使見進用也。小雅:民之訛言。箋云:訛,僞也。人以僞言相陷入。按爲、僞、譌古同,通用。尚書南譌,周禮注、漢書皆作南僞。从言爲聲。五禾切。十七部。詩曰:民之譌言。今小雅作訛。說文無訛有吪。吪,動也。訛者俗字。


    方言集汇

    • 国际音标: ɤ˧˥
    • 唐代读音: nguɑ
    • 日语读音: NAMARI NAMARU AYAMARU
    • 韩语罗马: WA
    • 现代韩语: 와
    • 越南语: ngoa
    • 客家话: [台湾四县腔] ngo2 [客语拼音字汇] ngo2 [海陆腔] ngo2 [宝安腔] ngo2 [沙头角腔] ngo2 [陆丰腔] ngo3 [东莞腔] ngo2 [客英字典] ngo2 [梅县腔] ngo2
    • 粤语: ngo4
    • 潮州话: ho3
    • 近代音: 影母 歌戈韻 平聲陽 訛小空;
    • 中古音: 疑母 戈韻 平聲 訛小韻 五禾切 一等 合口;
    • 上古音: 黄侃系统:疑母 歌部 ;王力系统:疑母 歌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