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盟

méngㄇㄥˊ



部首笔画

部首: 部外笔画:8 总笔画:13 UNICODE:76DF

五笔:JELF 仓颉:ABBT 郑码:KQLK 四角:67102

笔画顺序: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


基本字义

盟 méng ㄇㄥˊ 
  1. 旧时指宣誓缔约,现指阶级的联合,国与国的联合:~军。~友。同~国。~约。山~海誓。
  2. 指结拜弟兄:~兄。~弟。
  3.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。
  4. 发(誓):~誓。

外语翻译

  • 英语:swear; oath, covenant, alliance
  • 德语:Bund (Verwaltungseinheit im autonomen Gebiet innere Mongolei, einem Provinzbezirk entsprechend)​ (S)​,Eid (S)​,Einigkeit (S)​,schwören, verpfänden (V)​,verbinden, vereinigen (V)
  • 法语:alliance,ligue

详细解释

  •  méng 

〈动〉

  1.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象个盘盂,中间放着牛耳。古代盟会要割牲歃( shà)血,主盟人手执牛耳,掘穴埋牲。本义:在神前发誓结盟)
    1. 同本义 [ally;alliance]
      1. 割牛耳盛朱盘,取其血歃于玉敦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  2. 盟,歃血誓也。——《三苍》
      3. 掌盟载之法。凡邦国有疑会同,则掌其盟约之载,及其礼仪,北面谓明神。——《周礼·司盟》
      4. 掌盟诅。——《周礼·诅祝》。注:“盟诅,主于要誓,大事曰盟,小事曰诅。”
      5. 约信曰誓,涖牲曰盟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      6. 再会而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
      7. 君子屡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巧言》
      8. 为坛而盟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      9. 秦伯说,与 郑人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      10. 屈完及诸侯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
    2. 又如:盟主(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;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。喻主要的事物;主宰);盟坛(古代缔结盟约时所设的坛场);盟会(犹会盟。古代诸侯间的集会结盟)
      1. 个人向天发誓,永不变心 [vow]
        1. 终待说山盟海誓,这恩情到此非容易。——赵长卿《贺新郎》
      2. 又如:盟文(盟誓的文辞);盟契(盟约。又称盟要,盟信);盟心(盟誓在心);海誓山盟(对着山海盟誓。极言男女相爱,坚贞不渝)

        〈名〉

        1. 盟约;誓辞[alliance]
          1. 与结盟好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赤壁之战》
          2. 要盟也,神不听。——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        2. 又如:盟友;盟好(同盟友好)
          1.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,下辖旗、县、市 [Meng league]。如: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、呼伦贝尔盟及吉林省哲里木盟等

            〈常用词组〉盟邦 盟国 盟军 盟誓 盟兄弟 盟友 盟员 盟约 


            国语词典

            •  méng ㄇㄥˊ 

            〈动〉

            1. 立约起誓。
              1. 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「诸侯将以甲戌,寡君知不得事君矣,请君无勤。」
              2. 《史记·卷六五·孙子吴起传》:「与其母诀,啮臂而曰:『起不为卿相,不复入卫。』」

            〈名〉

            1. 誓约。
              1. 如:「海誓山」。
              2. 宋·陆游〈钗头凤·红酥手〉词:「山虽在,锦书难托。莫!莫!莫!」
            2. 文体名。古代的约誓之词。
              1. 清·徐师曾〈文体明辨序说·〉:「按《礼记》:『莅物曰 。』刘勰云:『者,明也,祝告于神明者也。』亦称曰誓,谓约信之词也。」
            3. 蒙古、青海等地合数个部落或旗而成的行政区域。
              1. 如:「昭乌达」。

            〈形〉

            1. 有信约关系的。
              1. 如:「同盟国」、「盟军」。
            •  mèng ㄇㄥˋ 

            〈名〉

            1. 参见「盟津 」条。

              《康熙字典》

              〔古文〕𢄾【唐韻】武兵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眉兵切,𠀤音明。【釋名】明也。告其事於神明也。【類篇】誓約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信也。【書·呂𠛬】罔中于信,以覆詛盟。【周禮·春官·盟祝】註:盟詛主於要誓。大事曰盟,小事曰詛。【疏】盟者,盟將來。詛者,詛往過。【春秋·正義】凡盟禮,殺牲歃血,告誓神明,若有背違,欲令神加殃咎,使如此牲也。【禮·曲禮】涖牲曰盟。【疏】割牲左耳,盛以珠盤。

              又取血,盛以玉敦,用血爲盟書。書成,乃歃血讀書。

              又盟府,司盟之官也。【左傳·僖五年】藏於盟府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集韻】武永切,明上聲。義同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集韻】眉病切,明去聲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其留如詛盟。郭象讀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字彙補】謨耕切,音萌。義同䀅。徐邈讀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莫更切。與孟通。地名。【左傳·隱十一年註】盟,今盟津。河內邑名。【史記·周本紀】武王東觀兵於盟津。【書·禹貢】作孟津。

              又澤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道荷澤,被盟豬。【註】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。【書·禹貢】作孟豬。

              又叶莫郞切,音茫。【詩·小雅】君子屢盟,亂是用長。【史記·序傳】殺鮮放度,周公爲盟。大任十子,周以宗疆。

              又叶莫浪切,茫去聲。【黃庭經】十讀四拜朝太上,先謁太帝後北向。黃庭內經玉書暢,授者曰師受者盟。 【說文】本作𧖸,从血。篆作𥂗。【字彙】俗通从皿,故附皿部。


              说文解字

              各本下从血。今正。古文。从明。明者、朙之古文也。故古文?作盟。鍇本云籒文。非也。𥁰者、?之籒文。先籒後篆者、以其囧之屬也。今人皆作盟。不從小篆作?者、猶皆作明不作朙也。

              方言集汇

              • 国际音标: məŋ˧˥
              • 日语读音: CHIKAU CHIKAI
              • 韩语罗马: MAYNG
              • 现代韩语: 맹
              • 客家话: [海陆腔] men2 [客英字典] men2 [陆丰腔] men3 [东莞腔] men2 [台湾四县腔] men2 [宝安腔] men2 [梅县腔] men2 [客语拼音字汇] men2
              • 粤语: mang4
              • 近代音: 明母 庚青韻 平聲陽 明小空;
              • 中古音: 明母 庚韻 平聲 明小韻 武兵切 三等 開口;明母 映韻 去聲 孟小韻 莫更切 二等 開口;
              • 上古音: 黄侃系统:明母 唐部 ;王力系统:明母 陽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