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家

【词语】道家

【拼音】dào jiā 
【注音】ㄉㄠˋ ㄐㄧㄚ



词语解释

  1. [Taoist school;Taoists] 先秦时期的一种思想流派,以老子、庄子为代表。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,主张清静无为

    外语翻译

    • 英语:Daoist School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(475-221 BC)​, based on the teachings of Laozi or Lao-tze 老子[Lao3 zi3] (c. 500 BC-)​ and Zhuangzi 庄子 (369-286 BC)​
    • 法语:école taoïste

    国语词典

    1.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。以老子、庄子为代表人物,主张顺应自然,无为而治。后亦指崇尚黄帝、老庄之说者。

      网络解释

      1. 道家 (信奉老庄等道家学说的哲学学派)
        1. 春秋时期,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。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,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,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。对中华哲学、文学、科技、艺术、音乐、养生、宗教等等影响深远。
        2. 李约瑟说:“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。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,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。”“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”,“(道家哲学)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”
        3. 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,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。
        4. 道家以“道”为核心,认为大道无为、主张道法自然,提出道生法、以雌守雄、刚柔并济等政治、经济、治国、军事策略,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,是“诸子百家”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,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,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,故学者说:“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。是国民思想的中心,大有‘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,百姓日用而不知’的气概。”
        5.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、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,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