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韵

【词语】切韵

【拼音】qiē yùn 
【注音】ㄑㄧㄝ ㄧㄨㄣˋ



词语解释

  1. 犹反切。
    1. 为韵书名。依反切发声以分音,收声以分韵,故曰切韵。

      国语词典

      1. 古时以两字之音拼合成一字读音的注音方式。上字取其声,下字取其韵与声调。
        1. 宋.沈括《梦溪笔谈.卷一五.艺文》:「所谓切韵者,上字为切,下字为韵。」
        2. 也称为「切脚」。
      2. 书名。隋陆法言撰,五卷。为较早的韵书。后世《唐韵》、《广韵》,皆据以为蓝本,其书已亡佚。近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其残本,约存全书的四分之三。

        网络解释

        1. 切韵 (切韵)
          1. 隋代陆法言著。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(601)。共5卷,收1.15万字。分193韵:平声54韵,上声51韵,去声56韵,入声32韵。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。增订本甚多。《切韵》原书已失传,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《广韵》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。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,一为唐写本王仁昫《刊谬补缺切韵》,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《大宋重修广韵》。《切韵》原本已佚,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,是目前所存最古的、与陆法言编撰《切韵》最相近的版本。